> 瓦德富尔在东京指着中国说“威胁”的同时配资交流,博世集团在苏州砸下10亿欧元建芯片厂,巴斯夫在湛江追加了20亿欧元投资——德国企业的身体比政客的嘴巴诚实得多。
2025年8月17日,德国新外长瓦德富尔开启了他的首次亚洲之行。人还没踏上日本土地,他的嘴已经抢先到达。
在启程前的记者会上,他宣称中国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的所谓“侵略性行为”已波及欧洲,并批评中国“以不公平贸易方式挑战欧洲经济”。
紧接着的四天里,他在东京和印尼连续向中国开火,从“中国威胁全球秩序”到“中国支持俄罗斯战争”,再到试图组建一个所谓的 **“八国反华小圈子”**。
---
## 01 嘴炮开火,四天连轰中国
瓦德富尔的亚洲之行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华表演。8月17日,他在柏林启程前首先发难,指责中国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的所谓“侵略性行为”已影响欧洲。
第二天,他在东京与日本外相岩屋毅举行“日德外长战略对话”时,继续加码对华指责,声称中国大陆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“屡次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”。
8月20日,在印尼雅加达的一家智库演讲中,瓦德富尔又声称中国在南海“日益增长的军事自信”不仅威胁亚洲安全,还破坏了“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”。
## 02 拉帮结派,八国小圈子企图围堵中国
瓦德富尔此次亚洲之行最引人注目的举动,是试图推动建立一个由德、法、英、波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 **“八国新合作框架”**。
这个所谓的“印太G7新型联盟”意图明显:绕开联合国与欧盟,打造一个“志同道合”的小圈子,集中力量压制中国。
德日双方在安全领域强化合作,并计划在稀土、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开展“去中国化”合作。瓦德富尔强调:“德国不能再做旁观者,印太地区发生的事情,与欧洲利益紧密相关”。
## 03 经济困境,对华强硬的背后真相
瓦德富尔对中国突然强硬并非无缘无故。2025年上半年,德国GDP增长仅0.5%,远低于预期。
通胀压力持续存在,制造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度下行,能源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。
德国政府需要一个“出口”,一个足够引人注意的焦点。通过在外交领域“制造声量”,尤其是在俄乌战争、印太安全问题上“点名中国”,不仅可以迎合德国部分媒体对中国的负面叙述,也有助于在选民面前塑造德国政府“有作为”的形象。
## 04 企业打脸,德企用脚投票加码中国
与瓦德富尔的强硬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德国企业正在用脚投票。**博世**宣布将在苏州投资10亿欧元建芯片厂,**巴斯夫**追加20亿欧元投资湛江化工基地,大众、宝马、奔驰等车企继续加码中国市场。
德国经济对中国依赖极深。大众、宝马、奔驰等汽车巨头近三成利润来自中国市场。
这种政府“嘴”与企业“脚”走不同路的现象,让德国外长的强硬言论更像是一种“表演”。
## 05 中方回应,有理有节留有余地
面对瓦德富尔的无端指责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8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:“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,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广泛共识”。
毛宁指出,当前东海、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。她敦促有关方尊重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、维护和平稳定的共同努力,而不是挑动矛盾、渲染紧张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方回应虽严厉,但没有提到瓦德富尔本人,也未直接点名德国。这种“点名不点姓”的回应方式,既表达了明确立场,又留有缓和空间。
## 06 历史对比,德国外交的矛盾与尴尬
瓦德富尔的反华表演暴露了德国外交的尴尬老底。一边想迎合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站队表忠心;另一边又实在放不下中国这块大蛋糕,割肉心疼。
一边想摆出“价值观卫士”的清高架子;另一边又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,甚至有点“被殖民”的憋屈。毕竟自家国土上还驻扎着美军呢!
王毅外长在7月的中德战略对话中曾当面提醒瓦德富尔:希望德国像当年中国支持德国统一那样,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作出的努力,恪守一个中国原则。
## 07 战略短视,小圈子难以成气候
瓦德富尔试图打造的“八国反华小圈子”实际上难以成气候。法国长期推行独立的印太战略,波兰依赖欧盟程度很深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明确表示“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”。
日本虽然表面上与德国一唱一和,但实际也有自己的算盘。日本外相岩屋毅与瓦德富尔会谈时,两人全程将矛头对准中国,宣布要打造“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的去中国化供应链”。
印尼则对瓦德富尔的挑拨明显保持距离。尽管瓦德富尔在印尼继续批评中国的南海政策,但印尼方面保持了中立立场,不愿选边站队。
## 08 前景展望,德国内部压力增大
瓦德富尔的反华言论在德国国内也面临压力。德国政府在是否向乌克兰派兵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,现在又在外交政策上如此高调反华,难免引发国内争议。
经济界也对政治家的冒险行为感到担忧。德国工商大会总干事长马丁·万斯莱本警告:“与中国脱钩会使德国经济产出减少5%到10%,相当于2000亿到4000亿欧元的损失。”
随着德国经济压力增大,瓦德富尔这种转移视线的外交表演可能会越来越难以维持。当德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继续深度合作时,政治家的嘴炮最终只会让自己尴尬。
---
瓦德富尔结束亚洲之行返回柏林时,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四款全新电动车型。这家老牌德国车企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增长17%,占其全球利润的32%。
与此同时,柏林街头的小型抗议者举着标语:“Wissing女士,先管好我们的经济!”(Wissing为德国经济部长)
德国联邦统计局8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配资交流,2025年上半年德国GDP增长仅0.5%,而德国对华贸易额同期增长了4.2%——**德国企业的身体比政客的嘴巴诚实得多**。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