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交流
近期,头部名酒企业纷纷“扎堆”白酒低度化。
· 五粮液(000858)率先宣布将推出29度产品“五粮液·一见倾心”,并有内部消息透露,五粮液已调制出三种不同口味的酒样;
· 泸州老窖(000568)同时宣布28度国窖1573已经研发成功,将适时投放,甚至还将考虑研发16度、6度等更低度数产品;
· 水井坊立刻跟进,宣布即将在特定区域推出38度以下产品;
· 酒鬼酒(000799)也正在推进33度、28度、21度、18度等低度产品的研发,计划在今年7月底推出……
头部酒企密集入局,似乎预示白酒将进入“低度”竞速时代。
消费市场却出现了一片质疑声。
“少兑些酒精不就行了,还需要研发?”
“低于50度就不叫白酒”
“低度白酒说白了就是勾兑酒”
“度数越低越是勾兑酒,更不能喝”
“低度酒就是兑水”
什么是低度白酒?白酒降度真的只是兑水降低酒精度数吗?白酒低度化到底是真趋势还是伪需求?
01 白酒降度有多难?
大众消费者关于低度白酒的认知偏差,源于多重因素。
一方面,传统观念里,高度白酒往往被视为品质的象征,人们潜意识里觉得高度意味着纯正,而低度则可能是通过添加其他成分“稀释”而来;另一方面,大多数消费者对白酒复杂的酿造工艺缺乏深入了解,不清楚降度并非简单的加水稀释,而是一门涉及众多技术环节的精细工艺。
在了解白酒降度技术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低度白酒?
目前,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对低度白酒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,但在香型产品标准《白酒质量要求》中,对“低度”有所划分:浓香型白酒以40度划分,即40度<酒精度≤68度为高度酒,25度≤酒精度≤40度为低度酒;酱香酒分为45度≤酒精度≤58度、35度≤酒精度<45度两种标准;清香型白酒以45度作为不同酒精度的分界线。
尽管不同的香型对于低度白酒的度数界定不同,但从工艺角度来看,酿造低度白酒都比酿造高度白酒更困难
“低度白酒首先并不是简单的稀释酒精饮品。”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强调,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,白酒低度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实现途径。借鉴其他行业术语,其酿造的主要方法简单归纳来说,有‘减材制造’和‘增材制造’两个方向。前者是通过减少高浓度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而实现降度,主要借鉴了无醇啤酒和无醇葡萄酒的酿造方式;后者则类似于调制鸡尾酒,通过增加材料达到降度目的。”
白酒降度过程中,还需要克服酒体浑浊、香气流失和口感变淡的棘手问题。
当酒精度降低时,酒中的一些成分溶解度发生变化,导致酒体出现浑浊现象,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。高度白酒中丰富的香气成分在降度后可能会部分挥发或被稀释,使得白酒原本浓郁的香气减弱,口感变得寡淡。
白酒香味成分亚油酸乙酯温度及酒精度不同的溶解度(来源:好酒地理局)
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也表示,白酒以酸酯成香,做到“低而不浊、低而不杂、低而不淡”,勾调技能更重要,“可以说低度酒技术比高度酒更严”。
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,白酒降度都绝非简单地“除醇、加浆”,而是要使酒体做到协调、柔和、淡而不寡,低而有韵,尤其是具备本香型、本品牌的典型特点和风格。
02 低度白酒并非新鲜事物
上世纪起,就陆续有酒企开始研发低度白酒。
20世纪70年代,张弓酒厂曾采用低温法和提高基酒质量、加香泥板、回酒发酵、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措施,研制出38度张弓酒。
泸州老窖的低度化探索始于1980年代,当时泸州老窖就推出了首批低度产品“38度特曲”。凭借窖香、粮香复合香气和“爽口优雅”的口感,该产品于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斩获“国家金质奖”。此后,泸州老窖更是逐步把38度国窖1573打造成支柱型产品之一,切入商务宴请场景。
但进入21世纪,高度白酒凭借醇厚口感与品质象征属性备受青睐,低度白酒陷入停滞和边缘化困境。
直到2012年,白酒低度化才迎来一个拐点。彼时,刚入局的江小白推出100ml小瓶装、40度清香型白酒,提出白酒年轻化、低度化、时尚化战略。
后来,消费者还自发用江小白兑雪碧、果汁等饮料,创造出“江小白+饮料”的混饮玩法。基于用户在度数和风味上的产品共创,2018年,江小白又推出了23度水蜜桃味高粱酒“果立方”。经过持续迭代,如今,果立方不仅度数降至15度,还涵盖了白葡萄、柚子等多种口味。
2014年,洋河也开始探索白酒低度化,当年就推出了首款33.8度的“微分子”酒。2019年又推出了43.8度“洋河无忌”系列,2023年迭代至33.8度。当年洋河主要采取的是区域市场差异化渗透策略,在广东、江苏等低度酒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,洋河通过“微分子酒+蓝色经典”双品牌覆盖不同消费层级;在华北、华东地区,则利用“绵柔”工艺的普适性,与五粮液、泸州老窖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回溯低度白酒的探索历程,不难发现,其实制约低度酒发展的并不只是技术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消费市场的局限,让低度白酒缺少发展壮大的土壤。
03 低度白酒在国内市场真的可行吗?
在一众酒企中,五粮液在白酒降度技术上的探索堪称典范。
五粮液进行低度化创新的起点,还要追溯到1972年。在数学家华罗庚“优选法”的启示下,五粮液攻克了低度白酒技术难关,将52度五粮液成功降到38度和35度。1991年五粮液研制的25度五粮液被授予国家金质奖,成为酒精度最低的国家名酒之一。
其近期宣布即将推出的29度五粮液产品,实际上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诞生,早期采用的是萝卜瓶,后改为水晶瓶。只不过该产品受消费市场限制,于21世纪初期停产。
在多年探索研究中,五粮液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方法。
在过滤工艺上,五粮液研发了先进的过滤设备和技术,能够精准地去除导致酒体浑浊的物质,同时最大程度保留酒中的香气和风味成分。
在香气物质保留方面,五粮液在设计低度产品的调味方案时,更重视主体香与其他助香物质之间的平衡、烘托及协调关系,根据不同酒精度低度基础酒的组合量,设定调味酒用量的比例限值,大于限值的调味酒会进行冷冻处理,低于限值的调味酒则直接入罐调味。
同时,五粮液加大对新技术的探索,如研究流体超声波技术提升降度白酒澄清度、采用钠滤膜处理加浆水等。
实际上,白酒降度并非降低品质,反而对技术要求更高,能提升产品品质。
以五粮液降度后的产品为例,经过精心调配和工艺处理,降度后的白酒在口感上更加柔和顺滑,减少了高度白酒的辛辣感和刺激性,更适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需求;在风味方面,依然保留了五粮液独特的浓郁香气和丰富层次感,各种香气成分相互协调,给人带来愉悦的品鉴体验;在稳定性上,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,降度后的白酒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,不易出现变质等问题。
时隔二十年,五粮液重启29度产品,似乎宣告着白酒世界正迎来一场变革的“拐点”。
04白 酒低度化会成为中国酒业破局解法吗?
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低度白酒产量占比从2022年的15% 上升至2024年的25%以上,整个低度酒市场规模也将在2025年突破750亿元。
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,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白酒的品质和口感,追求更加健康、柔和的饮酒体验,低度白酒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趋势。
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,国内白酒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才能脱颖而出。白酒降度和低度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机遇,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,提升品牌竞争力。
尽管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低度白酒存在误解,但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江小白、洋河等企业的积极探索,都充分证明了白酒低度化的可行性。
2025年,中国酒业发展进入深水区配资交流,面临深度调整、消费疲软和政策收紧三重压力。低度化或将成为白酒行业破局的关键。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